心理学效应与管理定律大全

心理学效应大全,这些心理学效应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是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会发生或遇到的现象。内容较多,建议收藏。

销售是一种信心的传递,情绪的转移,方法的说服。

成交也是人情世故和价值交换。

需要更加详细具体的学习,可以看

Category:心理学 - MBA智库百科 https://wiki.mbalib.com/wiki/Category:%E5%BF%83%E7%90%86%E5%AD%A6

Category:管理定律 - MBA智库百科 https://wiki.mbalib.com/wiki/Category:%E7%AE%A1%E7%90%86%E5%AE%9A%E5%BE%8B

下面是200多个效应定律简洁版

本文目录

1、安慰剂效应

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安慰剂效应”。但同时,如果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使病情恶化,这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反安慰剂效应”。

(所以,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心情好,万事顺~)

2、海马效应

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或者场景,在某一瞬间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好像以前在某时某刻某地真实经历过一样。这就是著名的“海马效应”。

(可能是因为之前做过相似的梦,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过的小说或视频,可能是投胎转世了......你相信是哪一种呢?)

3、踢猫效应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里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种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心情不好的时候,自己要学会调节,比如跟朋友谈心、大吃一顿、睡一觉、走出走走、听听音乐等等,迁怒于他人,于事无补还伤害他人。)

4、黑天鹅效应

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的现象,被称为“黑天鹅事件”,也叫“黑天鹅效应”。

(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我们会经历新冠疫情吧~)

5、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老师夸一个学生写字整齐,让其他同学都像他学习。以后这个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会特别注意。)

6、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我们把这种心理学现象称为“巴纳姆效应”。

(算命先生说,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了哪些烦心事儿...你觉得他说的好准。而事实是,谁三两天没几件大大小小的烦心事儿呢。)

7、吊桥效应

在吊桥上,由于危险的情境,人们会不自觉地心跳加快,如果这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人们很容易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

(正在追求男神女神的同学快来抄作业,约会地方选对了,恋爱成功率更高哦~)

8、奶头乐理论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80%人口将不必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避免被边缘化的80%的人口与20%的精英之间的阶级冲突,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奶头”,“奶头”即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等,用这些“奶头”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思考能力、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抖音1分钟,世上3小时。明明看的时候自己满心愉悦,为什么退出抖音之后会感觉很空虚呢?)

9、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而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他们把这部分蚂蚁叫做“懒蚂蚁”。经过观察发现,“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来源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那个看起来懒散的同事,可能在琢磨着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各有分工,别总盯着别人不放。)

10、晕轮效应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也叫成见效应。

(如果有的人习惯以貌取人,那么他对长得不好看的人就很容易产生偏见。)

11、除了本期整理的100个心理学效应,还有第二个100个心理学效应请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总有你好看,希望你会看。

11、丁达尔效应

所谓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

12、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即是“南风效应”,意指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总喜欢那种很会“来事儿”的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儿,都让人感觉无可挑剔。)

13、飞轮效应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告诉我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最初阶段,都必须付出足够的坚持和努力。

(互联网上流传这么一句话:今天不容易,明天更艰难,而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14、延迟满足效应

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甘愿放弃或者延缓即时满足,在等待中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抉择取向,我们称为“延迟满足”。

(你愿意花费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15、内卷化效应

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没有发展增长、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水平稳定、不断重复,对即将到来的变化缺乏应变能力,这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行为,被称为“内卷化效应”。

(我们现在所说的内卷,已经不是自我消耗,而是消耗别人。比如在电影院里,大家都坐在自己座位上不好吗,非要有人站起来,最后除了第一排的人,其他人都得站起来才能看。)

16、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两人相亲见面之后就没在约过,估计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印象不是很满意。)

17、近因效应

在有多个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例如介绍一个人,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即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很熟悉的朋友突然就断了联系,可能是因为你说了不该说的,做了不该做的。)

18、蘑菇效应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蘑菇效应告诉我们,吃苦受难不一定是坏事,特别是那些刚刚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当一段时间的"蘑菇",能够更好地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啊,你要悄悄努力,争取有一天惊艳所有人。)

19、除了本期整理的100个心理学效应,还有更多世界著名效应、定律、原理等请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不知不觉内容已经更新了很多,总有你好看,希望你会看。

19、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砍价的时候,第一次可以狠一点,由此来探探老板的底线。)

20、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内容,可以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定律”,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木桶的盛水量由多方因素构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手表定律

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但当他同时拥有两块或更多块手表时,却无法确定。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人更准确的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正确判断。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想到了一句话: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交通便利了,一生可以爱很多人,但是谁是真心待你的,你又是真心爱谁的呢?)

22、破窗效应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意思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路边本没有垃圾桶,扔垃圾的人多了,也就多了一个垃圾堆,一样的道理。)

23、曝光效应

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越熟悉的事就越有好感,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曝光效应”或“多看效应”。曝光效应告诉我们: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

(但是,如果人家讨厌你,你还经常时不时去他面前刷存在感,只会更招人烦。)

24、二八定律

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二八定律”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本来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若以数学方式测量这个不平衡,得到的基准线是一个80/20关系。

(对二八定律的解释五花八门,比如我认为点看这篇文章但认真看完的人不超过20%,你呢,你有什么理解呢,欢迎讨论。)

25、0分法则

在印象心理学中,0分法则也叫烂瓜子效应。一个人的印象,平时我们虽然只有 1% 的态度不好,但对于与我们交往的人来说,这 1% 不良态度却等于 100% 的不良态度,从而形成了坏的印象。

这就是著名的“0分法则”,告诉我们要追求产品质量“0缺陷”、服务质量“0失误”。

(你在一家餐馆吃到了一颗老鼠屎,相信以后你都不会再去了。)

26、20英里法则

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那么,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这就是著名的“20英里法则”,告诉我们如果想做成一件事,不能盲目地追求一时的拼命努力,应该要学会保持自律,在诸多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内心的稳定,不惧风雨、持之以恒,才能按计划完成既定目标。

(同理,跑马拉松的时候,不是谁最开始跑的快就能赢,而是看谁能持之以恒、保持自己的节奏向着目标靠近。)

27、21天效应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夏天快要来了,各位同学可以把减肥提上日程了,21天后见效果。)

28、米格-25效应

前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国战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米格—25效应”。米格—25效应告诉我们: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

(想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29、250定律

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 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这就是著名的“250定律”,告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现在何止是250个人,大家都喜欢发朋友圈,好的体验就花式推荐,不好的体验就各种吐槽。)

30、蝴蝶效应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指的是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将可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在你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那一年,如果你没有选择复读,而是选择报考其他学校,那么,你后来所认识的人、经历的事儿将会截然不同。)

31、青蛙效应

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再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著名的“青蛙效应”,也叫“煮蛙法则”或“温水青蛙效应”。

(找一个安稳的工作,从入职到等退休,到底是一种成就,还是日复一日的行尸走肉呢?)

32、鸟笼效应

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也就是说,人只要拥有了一件东西,就会继续添加与之相关的东西与之匹配。

(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肯定会想着再买一双鞋子与之搭配。)

33、毛毛虫效应

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也叫“毛毛虫定律”。

(可以跟着别人走,但一定不能盲从,带上自己的脑子。)

34、刺猬法则

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睡不舒服,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块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因此,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折腾了好几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适用于亲情、友情、爱情等所有关系。)

35、野马结局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它们可以从容的吸饱再离开,而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死。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这就是著名的“野马结局”,指的是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野马结局告诉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想到了《莫生气》里面的几句话: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生气谁如意,况且伤身又费力。)

36、墨菲定律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在1949年提出。其中可延伸4个深刻的道理: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面包片掉在地上的那一瞬间,你担心抹了奶油的那一面先落地,你希望不是,但是希望落空了。很让人抓狂是不是~)

37、俄狄浦斯效应

俄狄浦斯效应来源于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指的是一种预言成真的心理现象,即预言本身是假的,但它被说出来、被相信,以至于最后预言成真。俄狄浦斯效应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被预言所支配;积极的预言如果被相信,会产生好的结果;消极的预言被相信,可能会产生糟糕的结果。

(俄狄浦斯效应来源于一个弑父娶母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母亲“为丈夫生下丈夫,为儿子诞下儿子”,故事情节很富有戏剧性。详情可在网上或者关注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查看。)

38、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是苏联时期的一位电影工作者,在他19岁的时候,发现了一种电影现象,即构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由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产生的,这种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的创作才称为电影艺术。而这种心理效应,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告诉我们不同组合会让人对某一事物、产品或者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情绪反应或感受到差异化,学会善用这种组合,就会达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所以,你亲眼所见的,或许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而已。)

39、安泰效应

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被称为“安泰效应”。安泰效应告诉我们要凝聚和依靠集体的力量;脱离自己擅长的领域或力量源泉,失去优势,很容易会遭受挫折。

(职场上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别把平台当本事。)

40、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种心理学效应被称为“不值得定律”。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不值得定律的心理反应,与其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现实处境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里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金蝉定律、竹子定律、荷花定律是三个非常著名的成功学定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需要先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坚持。

41、金蝉定律

蝉,在它蜕皮变成知了之前,在地底下靠刺吸植物根部汁液维持生命,在忍受了黑暗、冰冷、孤独,且长达3年甚至17年之久后,幼虫成熟,终于在某个夜晚钻出地面、爬到树梢、完成蜕变,同时静静地等待太阳升起那一刻的来临,它便可以成功地振翅飞向天空,冲向自由。这就是著名的“金蝉定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厚积薄发、忍受孤独和毅力。

42、竹子定律

竹子用了四年时间,只是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快速生长,只是仅用了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前四年里,竹子的根已经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这就是著名的“竹子定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沉淀,厚积薄发。

43、荷花定律

在一个荷花池中,第1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2天开放的数量是第1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假设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是第15天吗?错!!!是第29天。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44、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著名的“泡菜效应”,强调环境对人或者事物的影响和重要性。

(所以,你是宁做鸡头,还是宁做凤尾呢?)

45、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不景气,口红销量反而直线上升的经济学现象。口红效应告诉我们,当经济萧条时,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适时调整政策和经营策略,有效利用口红效应,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口红的作用就在于可以瞬间提升女人的气色,可以说是最廉价的奢侈品。)

46、路西法效应

受特定情境或者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行为方式等会表现出不可思议的一面,而“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路西法效应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比如当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领导关系发生变化时,他的语气、语态等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键盘侠”们的网络暴力更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发生着。

(路西法效应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实验模拟,也叫“斯坦福监狱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就不剧透了,实验过程可以用“失控”两个字来形容,大家可以在网上或者关注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查看详情。)

47、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即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马太效应有很多种解释,比如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更会赚钱。)

48、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带活沙丁鱼回港。虽经种种努力,可大部分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在企业管理中,鲶鱼效应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引进,二是技术引进,这两种措施都可以很好的激发员工活力。)

49、牛蝇效应

林肯少年时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里耕地。耕地的牛很懒,经常磨洋工,林肯对此无可奈何。然而,有一段时间牛却走得飞快。林肯开始大惑不解,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有几只硕大的牛蝇叮在牛背上,它的叮咬使牛身上发痒,于是它走得比任何时候都快。林肯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要想让牛走得快,必须有刺激物给予它足够的刺激。这就是著名的“牛蝇效应”。

(其实“刺激物”也可以是一些甜头,也能达到很好的刺激、激励效果,比如涨工资。)

50、鳄鱼效应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越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机会就是牺牲一只脚。这就是著名的“鳄鱼效应”,也叫“鳄鱼法则”。

(鳄鱼法则常被应用于股票交易市场中,即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时,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51、瓦伦达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只想做好当前的事情,从不考虑此外的一切其他事而取得成功的现象,称之为“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效应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不要想的太多、患得患失,应该着眼于当下所做的事情本身,全力以赴,结果往往会成功。

(瓦伦达效应来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瓦伦达是美国著名高空钢索行走表演者,从没有失败过,却在73岁那年,因心态问题发挥失常,不幸失足身亡。由此可见在心态的重要性。)

52、酸葡萄效应

当自己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为了缓解内心的压力和挫败感,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说得不到的东西是“酸的”,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酸葡萄心理”,也叫“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切忌攀比之心。

(有钱人也有很多烦恼,酸不酸~~~)

53、刻板效应

对事物或人形成的一般看法和个人评价,主观认为其应该具有某种特定属性或特征,而忽视事物或人的个体差异,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也叫“刻板印象”。刻板效应告诉我们:要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事物或者评价一个人,避免形成偏见。

(老实回答一个问题:你对河南人有没有偏见?)

54、投射效应

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以己度人,认为自己身上具有的某些特性,别人身上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这种心理上的认知偏差,被称为“投射效应”。投射效应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真正的了解自己和别人,避免投射效应过于严重,以己度人。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木有有木有~)

55、霍桑效应

意识到自己被观察或者被研究,从而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被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善意的谎言和夸奖可以造就一个人;你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偷妈妈的钱买零食吃,被小卖铺的人告状,妈妈说那不是偷的,是我给她的。从此再也没有偷偷从妈妈口袋里拿钱。)

56、沉锚效应

人们在对某个事物或者某人做出判断时,总是先入为主,思维受第一信息所左右,而第一信息的起始值就像是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沉锚效应”,也叫“锚定效应”。因为“锚”即参考物的暗示是人自主产生的,会对人的记忆产生某些作用,引导人们最终的选择或判断。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减轻其不良影响。

(超市打折的时候,物品旁边会标注原价和现价,原价就是那个“锚”,刺激、引导、暗示你进行消费。)

57、搭便车效应

在利益群里内,某个或某些成员为本利益集团做出努力和付出成本,最终集团内所有人,包括那些没有为此努力和付出成本的“搭便车”的人,都会得益,这种现象被称为“搭便车效应”。搭便车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那么就会抑制或削弱集团内其他成员努力和付出的动力;如果利益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共同努力,则个人成本就会相当小。

(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人可以搭便车一时,但不能搭便车一世。)

58、权威效应

一个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的人,他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情容易引起别人重视,也容易让人相信其正确性,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权威效应”,也叫“权威暗示效应”。权威效应告诉我们:要善用权威的暗示来积极引导,但不可迷信或盲从。

(经历过疫情之后,对钟南山院士无比崇敬。)

59、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者接受某些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所有那些花了时间、精力、认真整理的文章,都在暗示你做出点赞收藏转发分享的动作,包括这篇~此外,本期所有效应详情都可以在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查看。你看我又给了你一个暗示~)

60、死海效应

企业人才流动就类似于死海中水分的蒸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对公司内的不良制度等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满足自己期望的工作和团队;而能力差的员工因为没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倾向于留着不走在当下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年头久了就变中高层了,这种现象叫做“死海效应”。

(有能力的人都离职了,剩下能力一般的人最后都熬到了中高层。你属于哪一种人呢?)

61、稻草原理

将一根稻草放到一匹强健的骆驼身上,骆驼毫无反应,又放一根,骆驼还是没有反应,再放一根,骆驼依然没有反应。继续放下去,当稻草累积到一定程度,此时哪怕再放一根稻草,强健的骆驼也会不堪重负,轰然倒地。这就是“稻草原理”。

(如果有最后一根稻草,能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62、幽默效应

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困难或尴尬的场景,这时候,幽默就成为了最好的调节剂,可以运用一些诙谐的手法,自我解脱,摆脱尴尬的境地,营造出和谐美好的气氛,从而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这种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幽默效应”。

(幽默是一种能力,甚至是一种天赋,不是谁都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的发挥。)

63、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因场合的不同,人们的身份和角色也会发生变化,进而也会引起心理或行为的变化。这种因角色转变而产生的心理及行为变化的现象,被称为“角色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的角色随时在发生着转变,比如孩子、家长、老师、领导、朋友、同学、恋人等,这一转变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心理及行为去跟对方相处,同时也意味着享有某一角色所赋予的权利、义务、责任和期待。)

64、多米诺骨牌效应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被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翻天覆地的变化。

(跟蝴蝶效应有点儿类似。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就可能引发一起龙卷风。)

65、酒与污水定律

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很明显,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这就是著名的“酒与污水定律”。

(“污水”具有破坏性、传染性、不可改造性三大特征,要尽量远离。比如你身边有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相处时间久了,你也会被传染。)

66、零和博弈

参与博弈的双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而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的总和为零。这就是“零和博弈”,也叫“零和游戏”,即参与者相互进行博弈,无论参与者数量多少和实力大小,他们之间博弈的结果总是:一些参与者胜出,一些参与者败北,而他们所赢得和输掉的筹码总和,必定都是零。

(有点儿类似于“舍得”的哲学,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

67、爆冷门效应

在赌博中,在一个很少有人下注的一方下注,结果大赢。这种现象被称为“爆冷门效应”。

爆冷门效应有一个特点,即一旦爆出冷门,这个冷门便很快成为热门,就产生不了冷门的效应了。

(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的出现和消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8、丛林法则

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被称为“丛林法则”。

(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都有竞争。)

69、哈默定律

天下没有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这就是哈默定律,由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阿曼德·哈默提出。

(卖豆子如果没有卖出去,就把豆子拿回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粒豆子就变成不计其数的豆子。)

70、虚假同感偏差

人们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意见、判断、行为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有和自己相同的特性。这种现象被称为“虚假同感偏差”,也叫“虚假一致性偏差”,告诉我们不要以己度人。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和“投射效应”有相通之处。)

71、音叉效应

当音叉频率和玻璃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子弹都打不透的玻璃也会瞬间裂成碎片;雪山里的一声呐喊,就可能会引发雪崩。这种通过感应对象用巧力而不用强力使其产生变化、影响的方式,被称为“音叉效应”,即对于有的事物,不在于它作用力的大小,而在于找准脉搏、同频共振,微小的扰动就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谈判的时候,如果能找到共鸣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2、垃圾人定律

有很多负面、不良情绪的人就像一台“垃圾车”,当他们身上的负能量不断堆积时,需要找个地方倾倒,有时候刚好被人碰上,垃圾就往人身上丢。这种现象被称为“垃圾人定律”。生活中有关“垃圾人定律”的案件时有发生,有时候可能仅仅因为一句口角,可能因为不小心碰了一下,或者仅仅只是一个路人甲,就招致挑衅、殴打甚至杀身之祸。

(狗咬你一口,你难道要咬回去吗?)

73、除了本期整理的100个心理学效应,还有更多世界著名效应、定律、原理等请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总有你好看,希望你会看。

73、阿瓜约效应

一个人,如果对其所买的产品满意,Ta会把这种好的感觉告诉给周围的8个人;但如果Ta对所买的产品不满意,Ta会把这种不好的印象至少告诉给周围的20个人。这种购买心理现象被称为“阿瓜约效应”。

(现在有了各种社交媒体,何止20个人,发条朋友圈、发个微博,上热搜也不是不可能。)

74、凡勃伦效应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会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这种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因此被称为“凡勃伦效应”。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信奉一句话,即“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有时候并非如此。)

75、布里丹毛驴效应

布里丹法国的一位哲学家,他有一头毛驴,平时都会向附近的农民购买草料。一天,农民为了表示自己的敬仰,在送草料的时候比平时多送了一捆,毛驴左右徘徊,不知道吃哪边,最后活活饿死了。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在决策的过程中,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现象,被称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对于人来说,要明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可得陇望蜀。)

76、美即好效应

对一个相貌、智力或天赋出众的人,人们很容易认为ta在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这就是“美即好效应”。

(典型的“以貌取人”,但没办法,这种心理人人都有。)

77、冻脸效应

视频中的人在说话,画面被暂停时,此人的静态形象通常没有视频播放时的动态图像好看,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冻脸效应”。

(或许是因为动态的人脸更能传达某种情绪、故事和温度。)

78、塔西陀效应

当一个组织或个人,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不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就是塔西陀效应。

(现在爽妹子发声的话,如果她还有机会发声,即使卖惨可能也不会有人同情。)

79、牢骚效应

A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B公司中没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么,A公司一定比B公司成功得多,或A公司的老板一定比B公司的老板成功得多,这就是“牢骚效应”。发牢骚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公司或领导可以据此一方面了解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与情感。解决这些不足或需求,有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不让员工抱怨,问题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优秀的员工会一个个离开。)

80、哭泣效应

人们因悲痛而哭泣并产生心情舒畅、避免不幸后果的现象,被称为“哭泣效应”。由此可见,哭泣效应能起到一种积极的、正面的作用,尤其是当人在遭受重大打击时,哭泣所起到的情绪宣泄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有时候哭也哭不出来,时间长了,很容易抑郁。)

81、证人的记忆效应

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有个人的观点和意识。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证人的记忆效应”。证人的记忆效应告诉我们,证人的记忆并不完全可信,其往往都带有倾向性,所以在对某件事做判断的时候,不能只听某个人的一面之词。

82、冷热水效应

一杯冷水,一杯温水,一杯热水。把手放进冷水中,然后再放进温水中,就会感到温水热;把手放进热水中,然后再放进温水中,就会感到温水凉。同一杯温水,出现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冷热水效应”是随着人的心理变化而产生的,因为“标准”在变,所以对某一人或事物的预期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运用这种冷热水效应。

(跟朋友约会已经迟到了,先联系他说自己因为某种原因可能晚到40分钟,结果20分钟后就到了。在对方的预期里,虽然你迟到的事实没有改变,但对方不会觉得很生气。)

83、贝勃定律

当一个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TA来说会变得微不足道,从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这就是“贝勃定律”,告诉我们要做“雪中送碳”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画蛇添足”的事。

(一个人在地震中生还,但可惜的是可能需要截肢,这对于劫后重生的人来说,已经是幸运了。)

84、热炉效应

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这就是“热炉效应”,也叫热炉法则、惩处法则。与奖赏之类的正面强化手段相反,热炉效应属于反面强化手段。热炉效应经常被用于企业管理中,制定规章制度给所有人以警告的作用,当有人违反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公开、第一时间处理,可以起到很好的反向强化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85、瀑布效应

人在注视倾泻而下的瀑布以后,如果将目光转向周围的田野,就会觉得田野上的景物都在向上飞升,这种心理学现象被称为“瀑布效应”。

(同理,你持续盯着旋转的物体,瞬间转移视线后,你会感到其他物体也跟着在转。)

86、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或者名词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由于这种现象是贴上标签后引起的,因此被称为“标签效应”。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会使其向“标签”所暗示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标签给人积极的暗示,消极的标签给人消极的暗示。

(民间有一些医术高明的“神医”,“神医”的标签既是广大群众给医生贴上的,也是医生常年遵守医德、妙手回春而获得的。)

87、责任分散效应

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意味着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减少了,即使他们采取反应,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这种现象被称为“责任分散效应”,也叫“旁观者效应”。

(在车祸现场,如果围观的人很多,那么打电话报警、叫120的人可能迟迟没有动作,因为责任分散到围观的每个人身上,大家都以为别人会这么做。)

88、焦点效应

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的关注度,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焦点效应”,也叫“社会焦点效应”。焦点效应意味着把自己看作是一切的中心,同时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尤其是当自己出丑时,总以为大家都会注意到,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化了精致的妆,走在街上,总觉得有人盯着自己看。)

89、避雷针效应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避雷针,利用尖端放电现象,避雷针将云层中的雷电引来并提前释放;用金属线把避雷针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的导电性,避雷针将雷电电流通过接地导体释放到地面,将电荷减低及中和,从而避免建筑物等遭雷击。这就是“避雷针效应”,其寓意是: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有不良情绪,要找地方及时发泄、疏导出去,以免伤人伤己。)

90、犬獒效应

藏獒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家庭护卫犬或牧羊犬,由于藏牧民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藏獒必须能承受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具备耐饥劳,抗瘟病的生存能力,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藏民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选择。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这种现象被称为“犬獒效应”。

(物竞天择是万物生存的法则。)

91、花盆效应

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它在空间上有很多的局限性,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在一段时间内,作物和花卉可以长得很好。但只要一离开人的精心照料,花盆里的花就很难经受住温度的变化和风吹雨打。这就是“花盆效应”,也叫“局部生境效应”。

(从小被娇惯的孩子,长大后走向社会,是很难独立生存的。)

92、海潮效应

海水因为天体的引力而涌起海潮,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这种现象即是“海潮效应”。海潮效应常被用于形容人才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而企业通过调整待遇和激励,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

93、出丑效应

一个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人仰慕,但毫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而最讨人喜欢的是精明又带有小缺点的人。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出丑效应”,也叫“仰视巴脚效应”。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会影响人们对ta的好感,相反会让人觉得ta很真实、值得信任;而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看不到任何缺点或破绽,反而会让人觉得ta不真诚,使人难以接近和信任。

(没有人是完美的,有缺点的人更能让人感到真实。)

94、邻避效应

居民或者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绪,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即采取强烈和坚决的、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邻避效应”。

(所以,很多对身体有害的项目,最后都建在贫困区。因为富人会反抗,而穷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有害,或者给些补助就同意了。)

95、淬火效应

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将其浸入到冷却剂中,经过冷却处理,金属工件的性能会更好、更稳定。心理学上把这种冷处理的现象称为“淬火效应”,教育学上把这种冷处理的方法称为“挫折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挫折教育”会使其心理更趋于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强。)

96、除了本期整理的100个心理学效应,还有更多世界著名效应、定律、原理等请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总有你好看,希望你会看。

96、观察者效应

被观察的人或事物,会因其被观察的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观察者效应”,即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

(这可能就是工厂里“监工”存在的根本原因。)

97、反弹琵琶效应

把原本要批评的过错,不给予直接批评,而是充分肯定或表扬其长处,使犯错者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过错,这种现象在批评心理学中被称为“反弹琵琶效应”。

(这个因人而异,如果对方会错意,以为你真的是在表扬他,那就适得其反了。)

98、眼镜蛇效应

针对某个问题做出的解决方案,非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眼镜蛇效应”。

(任何事情都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和不可预测,在处理问题时,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意外并做出相应调整。)

99、登门槛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者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一级向上登,所以被人称为“登门槛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

(但别人之所以能得寸进尺,大多都是因为你“惯的”。)

100、俄罗斯套娃现象

人们喜欢选择与自己类似,但比自己“小”的人为自己的下属,这种现象被称为“俄罗斯套娃现象”。

(所以,当你的能力超过你们领导的时候,要懂得收敛些,小心被穿小鞋。)

101、棘轮效应

人容易随着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却不易于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消费函数,这种现象被称为“棘轮效应”。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02、增减效应

人们喜欢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不喜欢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增减效应”。

(所以,如果你真的特别喜欢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表现得太明显。)

103、诱饵效应

当一个人在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上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选项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这种现象被称为“诱饵效应”,而第三个选项正好充当了诱饵的功能。

(买手机的时候,正在犹豫买苹果还是买华为,这时候有人告诉你新款的华为手机拍照更清晰,如果你在意拍照功能的话,相信你已经有答案了。)

104、宜家效应

消费者对于自己投入劳动、情感而创造的物品价值,产生高估的价值判断偏差,这种现象被称为“宜家效应”。

(又到了樱桃上市的季节了,周边有一个樱桃采摘园,你吃着自己采摘的樱桃,美滋滋的~)

105、空白效应

空白效应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联想,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空白效应意味着无限可能,不多说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106、詹森效应

有一名运动员叫丹·詹森 (Dan Jansen) ,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从小到大考试无数,你有没有发挥失常的经历,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107、黑暗效应

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黑暗效应”。

(不知道去哪儿约会的人,快来抄作业~)

108、可是效应

如果想对某人的态度做出改变,可以先采取“是”的态度,再采取“可是”的态度,从而使对方接受自己想传达的观点,这种现象,在说服心理学中被称为“可是效应”。

(你是不是对我整理的心理学效应的内容有点儿兴趣,如果没兴趣的话,你也不会点开这篇文章,更不会看到这里。所以,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可是你都没有去我的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看,那里的内容更多呢~)

109、过度理由效应

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成为行为的支持力量,人的行为从而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理由效应”。

(本来平时拍视频发抖音是你的日常兴趣,你想发就发,想发什么就发什么。后来有人问你那么多粉丝为什么不考虑变现,由此你拍视频的动力已经不是兴趣所在了,而是赚钱的动力来推动,你会分析发哪些视频能火,你会保持自己的更新频率。)

110、黄金分割效应

由黄金分割因素引起的心理效应现象,被称为“黄金分割效应”。

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这个数值约等于0.618,而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以人的肚脐为分界点,上身与下身之比,或者下身与全身之比,如果约等于0.618,那么,其身材就是匀称、充满美感的。算一下,你的身材符合这个比例吗?)

111、耦合效应

在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群体中两个或以上的个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产生增力的现象,称之为耦合效应,也称之为互动效应,或联动效应。

(用一个俗语来形容,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112、攀比效应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或臆想的身份差异或利益差距,容易导致人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地位低下者(或自以为处于劣势者)常常会努力争取或向往着与地位优越者看齐,这种现象也是攀比效应。

(从小到大,你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听“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长大的?)

113、螃蟹效应

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不因为别的原因,就因为相互扯后腿的缘故。这即是“螃蟹效应”。

(有一条万古不变的社会定律,不知道你是否同意:人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的人飞黄腾达。)

114、扑克脸效应

有一种人,他们平时在没有表情的时候总是自带“杀气”,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这种冷淡脸会拉远与他人之间的距离,给人留下冷酷无情、不好接近的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扑克脸效应”。

(人常说: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很差,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115、同辈效应

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发展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同辈效应”。

(同辈的小朋友,都是看相同的动画片长大的。)

116、无声效应

在管理心理学中,人们把无声胜似有声的效应现象,称之为无声效应。

(留白效应强调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无声效应强调的是,在长时间无声的沉闷氛围下,人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也就是说,想要惩罚某个人,孤立他就能达到很强的杀伤效果。)

117、希望效应

在危险的情境中,经常是那些性格乐观、富于自信的人存活下来,因为他们总是没有泯灭自己的希望。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希望效应。

(经常听到有人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并不是强调人们不要心存希望,而是要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这样一切才有希望,才有可能。)

118、希望你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内容更多哦~

118、跳蚤效应

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的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这只跳蚤变的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这即是“跳蚤效应”的来源,旨在说明跳蚤有意调节了目标高度,而是适应它,不再改变。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些遥不可及的梦,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而是自己给自己设限的原因。)

119、缄默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大都愿意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这就叫"缄默效应"。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人、这种现象到底是“虚伪”,还是“情商高”?)

120、山头效应

人们把领导间闹派性、拉山头从而使集体瓦解,形成各个小团体,使领导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只为小团体利益效劳,不为整个团体利益着想的现象,称之为山头效应。

(基本每个大公司内部都存在这种现象,如果你不知道,那只能说明你的级别还不够高。)

121、反暗示效应

在有一定心理对抗的情况下,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从而诱导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发生想得到的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反暗示效应”。

(司马懿大敌当前,诸葛亮带领两书童在城上气定神闲地抚琴,上演了一场千古传唱的“空城计”。)

122、反哺效应

给别人好处,往往也能得到最多的好处。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哺效应”。

(把一个客户服务到位了,他会介绍更多客户给你。)

123、毒气效应

平时个性十分温顺,偶尔也会发点儿犟脾气,从而引起别人的关注和重视。这种现象,在人格心理学中,被称为“毒气效应”。

(适当的释放点儿“毒气”,让别人知道你的底线,不能总是人善被人欺。)

124、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得到手,这种逆反心理现象被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叫“禁果效应”。

(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允许早恋,那么某一代人的单身率会不会下降很多?)

125、名片效应

在两个人交往时,向对方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让对方认为你跟他是同类型的人,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这种现象被称为“名片效应”。

(人的言谈举止都是自己的名片,维护好这张名片,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126、我整理的这些心理学效应就好比是一张名片,能点开阅读这篇文章的人都是对这张名片感兴趣的人,当然你也可以去我的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看,那张名片里面包含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126、超限效应

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不论做什么事情,要谨记一个词语:物极必反。)

127、攀比效应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或臆想的身份差异或利益差距,容易导致人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地位低下者常常会努力争取或向往着与地位优越者看齐,这种现象也是攀比效应。

(从小到大,被“别人家的孩子”、“别人的老公”、“别人的公司”支配的恐惧,有没有有没有~)

128、同化效应

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逐渐接近参照群体或参照人员的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是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调适,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化效应”。

(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就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方式、眼神、甚至长相都慢慢变得相似。)

129、变色龙效应

在社交过程中,人们经常会无意识的模仿对方的动作、表情、姿势等,这种现象被称为“变色龙效应”。

变色龙效应产生的关键就在于“无意识的模仿”,这种无意识复制的过程十分简单又毫不费力,简单来说,即“动作-大脑镜像神经接收-镜像神经系统被激活-动作执行”,而人类的镜像神经系统正是无意识模仿的神经基础。

(事实证明,模仿对方的肢体动作,能增加对方的好感,增进彼此的感情,增加相互间的交流和交往频率,使彼此关系更融洽。单身狗们快来抄作业~)

130、肥皂水效应

将批评夹在前后肯定的赞美中,减少批评的负面影响,使被批评者欣然接受对自己的批评,用看似间接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肥皂水效应”。

(虽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人还是更喜欢被别人认可和赞美,所以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即使是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别忘了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131、幸存者偏差

取得信息的渠道,仅来源于“幸存者”,而忽略了“沉默者”,这种信息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偏差。这种现象被称为“幸存者偏差”。

(电视剧中常有的台词: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132、韦奇定律

即使你已经有了主见,但如果有10个朋友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

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

(《皇帝的新装》里面,不是只有小孩一个人发现皇帝没有穿衣服。)

133、瓦拉赫效应

瓦拉赫是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曾经被许多教师判定为不可造就之才,尔后被化学老师发掘,给他指明方向,而被成功发展,直至成为化学界的巨人。

因此,人们把这种潜能被发掘,并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取得惊人成绩的现象,称为“瓦拉赫效应”。

(所以,要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134、狮羊效应

狮羊效应源于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九十九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九十九只狮子。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主帅与领导的重要性。

(所以,你是宁做鸡头,还是宁做凤尾呢?)

135、社会惰化效应

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时,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积极性和效率也都有所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惰化效应”。

(典型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136、除了近期整理的140个心理学效应,还有更多世界著名效应、定律、原理等请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不知不觉内容已经更新了很多,总有你好看,希望你会看。

136、摩西奶奶效应

摩西奶奶(1860-1961),是美国著名画家,也是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她从75岁开始作画,80岁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摩西奶奶活到101岁,在最后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600多幅作品。人们把这种老年有所作为的现象称为“摩西奶奶效应”。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137、榴莲定律

如果去问一个从没有吃过榴莲的人,“你喜欢吃榴莲吗?”那么,这个人是无法回答的,因为他既不能说爱吃,也不能说不爱吃,只有当他真正品尝后才能给出自己的答案。这就是“榴莲定律”,告诉我们要主动尝试而不是被动等待。

(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38、居家效应

在家里或者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最自信和从容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居家效应”,即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能产生一种优势心理效应。

(与人约会、聊天、谈判等,环境选择对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9、共生效应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显得矮小、单调,但与众多植物一起生长,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共生效应也同样存在于我们人类群体中,人们从事日常的劳动、工作、学习,会受到群体成员的智慧、能力以及以往劳动成果的影响,在思维上获得启发,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而这种影响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的、潜移默化的,是发展和发挥个人潜能的社会激发因素之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

140、大树法则

大树在成为“大树”之前,需要满足5个条件,这5个基本条件被称为“大树法则”。

大树法则的内容:

1)成为一棵大树的第1个条件:时间

2)成为一棵大树的第2个条件:不动

3)成为一棵大树的第3个条件:根基

4)成为一棵大树的第4个条件:向上长

5)成为一棵大树的第5个条件:向阳光

(三四月做的事情,八九月自会有答案。)

141、急诊室效应

一个危重病人被送到急诊室,医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必须动大手术,不动手术病人就要死了;一种是病人抵抗力太弱,不能动大手术,一动手术病人就要死了。

动手术要死,不动手术也要死,两种意见都对,都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但都无法解决问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急诊室效应”。

(这就类似于“媳妇和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防患于未然”,比如早早地教会媳妇游泳。)

142、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指一种记忆与现实不符的心理现象。比如一个人像“神经病”一样跟别人描述发生在他身边的人和事,但是,他却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他所描述的人或事存在的任何证据,所有他记忆中的记忆碎片就跟消失了一样,无法佐证。

关于“曼德拉效应”,心理学家解释为是因为人们口口相传,最后导致偏差所造成的。

(如果你相信人可以投胎转世,或者如果你相信平行宇宙论,那么,你还会觉得这个“神经病”是胡言乱语吗?)

143、快鱼法则

当今市场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就是快鱼法则,由美国思科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总结提出。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市场先机稍纵即逝,而速度就成为了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时,市场的成败,就不能仅仅以“大鱼”、“小鱼”论,而要看“快”与“慢”了,这就形成“快鱼吃慢鱼”的结果。

(现在还记得,当年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横空出世的时候,那场面叫一个惨烈。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事情,而是你甚至都没看见“小鱼”出现过,它就已经销声匿迹了。)

144、除了近期整理的150个效应大全,还有更多世界著名效应、定律、原理等请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希望你能收获更多发现和灵感。

144、七次法则

一个客户连续七次看到你的品牌或者信息之后,才能真正了解你的企业,进而才能对你产生足够信任,然后才可能与你展开商务合作。在营销学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七次法则”。

七次法则,是营销届通行的一个法则,即潜在用户平均只有在接收广告宣传信息7次以上,才可能考虑发生购买行为。七次法则与心理学中的“曝光效应”有相似之处,即人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越熟悉就越有好感,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不得不说,这是一条非常成功的广告语,在强势曝光后,不仅树立了品牌、拉动了销售,还具有持久的长尾效应,导致我现在看到脑白金的礼盒就有买来送礼的冲动~)

145、吉尔伯特法则

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怎样做。

这就是“吉尔伯特法则”,由英国人力培训专家吉尔伯特提出。

在职场中,作为下属或者员工,当有人教训或指点的时候,其实都意味着关心,要虚心接受。怕就怕没有人说你什么,也没有人教你怎么做,这才是最大的危险信号。

(在职场中,最大的危机是没有危机感,最大的陷阱是满足。)

146、卡尼曼风险定律

一般情况下,人在面临获得时总是尽可能规避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又喜欢冒一下险。

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卡尼曼风险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卡尼曼与特沃斯基提出。

(人们选择冒险,大多是因为其将获得的收益更诱人,比如在股市下跌时加仓。)

147、古狄逊定律

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这就是“古狄逊定理”,由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逊提出,告诉我们管理的真谛不是要管理者自己来做事,而是要管理者管理别人把事情做好。

(企业管理者不必所有事都亲力亲为,选择合适的人才,学会放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148、富兰克林效应

富兰克林说:“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想取得一个人的支持,尤其是圈子外的人的支持,那就先找他帮个忙,事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这种神奇的现象被称为“富兰克林效应”。

(麻烦一个人,是跟一个人保持联系的最好方式。)

149、钓鱼效应

人在钓鱼的时候,总喜欢把鱼饵放在鱼的面前,如果鱼饵是鱼喜欢吃的东西,那么鱼就会产生强烈的内心需求,进而产生吃鱼饵的行为,结果上当受骗。

这就是“钓鱼效应”,在行为心理学中,即指一个人在特定的内心强烈需求下而产生的相应行为的现象。

(如果你是钓鱼者,你就要投其所好,选择鱼喜欢吃的东西;如果你是鱼,你就要避免“好奇害死猫”。)

150、1%法则

1%法则是一个经验法则,它指的是如果在网上有100个人,只有1个人会创造内容,10个人会与其互动(评论或者提供改进意见),而其他89个人仅仅是浏览。

之前人们认为80%的内容是由20%的用户制造的,但是新的数据趋势显示,一个十分依赖客户提供内容和互动的网站,比如Youtube,以每月2000万用户计算,每一天有1亿的下载量,而上传量只有65,000。——美国学者Antony Mayfield 指出,这相当于每1538个下载中只有1个上传。

(那么,你呢,你会主动生产内容吗?点开这篇文章,你会点赞分享互动吗?还是仅仅只是浏览而已?)

151、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如果将一只较为强健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这种现象被称为“鲦鱼效应”,由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发现。

(在职场里,如果你的领导瞎指挥,你会无条件服从吗?)

152、摩斯科定理

你得到的第一个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这就是“摩斯科定理”,由美国管理学家R·摩斯科提出。摩斯科定理的精髓在于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一般情况下,当你对一个人进行询问时,他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假思索或随意应付的脱口而出,只有继续追问下去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153、黑窗效应

很多盗贼不盗车,只偷车里面放着的值钱的东西。而贴浅颜色的车窗膜,使人对车里面的情况一目了然,那么,只要不在车里放贵重物品,就不会让盗贼见财起意。但是,如果贴深颜色或不透明的车窗膜,使人不易窥见车里有没有贵重物品,盗贼为了看个究竟,往往会打破车窗,导致车主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这就是“黑窗效应”,黑窗效应容易引起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容易引起车辆被盗。所以,即使是车窗完好无损的车辆,也可能因为黑窗效应增加被盗的风险。

(根据墨菲定律,你的车窗不管是什么颜色,都有可能被盗贼盯上。同时,根据黑窗效应,建议你不要贴深颜色的窗膜。)

154、除了近期整理的160个效应大全,还有更多世界著名效应、定律、原理等请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希望你能收获更多发现和灵感。

154、托利得定理

判断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就看他脑子里是否能同时容纳两种不同的思想,而无碍于其行为处世。这就是“托利得定理”,由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提出。

(比如你不喜欢某个人,但不妨碍你承认其身上具有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点。)

155、情绪ABC理论

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这即是情绪 ABC 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提出。其中,A、B、C分别指代三个英文词语的首字母:

A(activating event):事件

B(belief):信念

C(consequence):结果

(同样是失恋,有的人长期伤心欲绝难以自处,认为自己再也不会爱了;有的人化悲痛为力量,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相信会遇到更好、更珍惜自己的人。)

156、老鹰效应

老鹰一次可以生下四五只小鹰,但是老鹰每次所猎捕的食物一次只够喂食一只小鹰。根据老鹰的喂食习惯而非公平原则,它会把食物喂给那只抢的最凶的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饿死,抢的最凶的小鹰存活下来。人们把这种适者生存的现象称为“老鹰效应”。

老鹰效应正好也解释了老鹰为什么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因为它们的这种喂食习惯,最后存活下来的小鹰也是最强壮的,代代相传,而老鹰这个种族也就越来越强壮。

(永远不要奢望世界上存在绝对的公平,适者生存才是万物生存的法则。)

157、一度效应

气温只要有1℃的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发生很大改变。这就是“一度效应”。

(德国曾做过一个统计,夏季气温每上升1℃,就会增加230万瓶啤酒的销售量。)

158、最大笨蛋理论

在期货、证券等资本交易市场中,人之所以完全不管某样东西的真实价值,也愿意出高价购买,是因为Ta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出更高的价格把它买走。如果没有更大的笨蛋出更高的价格,那自己就是最大的笨蛋。

这种投机或赌博行为,被称为“最大笨蛋理论”,也叫博傻理论,其关键就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但如果没有,那自己就是最大的笨蛋。

(一不小心自己可能就成了最大的笨蛋,真的是风水轮流转。)

159、电车难题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拉拉杆?

这即是“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提出。

(如果你是那个拉拉杆的人,你会怎么做呢?)

近期我们整理的160个效应大全,所有内容都在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里有详细解释和举例,相信你将会收获更多。

160、报复性熬夜

白天过得不好或者过得不满足,想在夜晚找到补偿,即使没有要紧事也要熬夜的行为,被称为“报复性熬夜”,是一个网络流行词。

报复性熬夜,看似是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和自由,但实际上却是在过度消耗自己的生命。一个人如果长期存在报复性熬夜的行为,容易引发焦虑、失眠、抑郁、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会增加患癌、猝死风险。

(想要猝死吗,报复性熬夜啊~)

161、熬年头效应

用通过熬年头的办法来获得利益的现象,在人事管理心理学中,被称为“熬年头效应”。

熬年头效应产生的原因:①在我国,论资排辈思想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②一些人按部就班、不思进取、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办事风格导致;③在部分单位里,只要熬过一些年头,就能享受到利益;

(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熬年头”不失为一个获取更多利益的好方法。)

162、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它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这就是“氨基酸组合效应”,即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全部。

(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无论表面看起来有多幸福,但爱都是缺失的、不完整的。)

163、荡秋千原理

只要持之以恒、毫不懈怠,平地而起的秋千甚至可以直上云端。

这就是“荡秋千原理”,告诉我们事业发展难免起起落落,处在低谷的时候要加倍努力,只要坚持,总会领略到最高处的风景。

(人生起起落落,当你感觉已经到谷底的时候,那么,只要稍作努力和坚持,就能迎来向上走的人生。)

164、不虞效应

意外发现或得到的东西,都是原来根本没有去追求的结果,所做的事情事与愿违,这种现象被称为“不虞效应”。

(真是应了那句话: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整理的170个效应大全的详细内容解释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相信一定会让你收获更多的灵感。

165、73855定律

在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5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传达的,如手势、表情、外表、装扮、肢体语言、仪态等;38%的信息是通过听觉传达的,如说话的语调、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剩下只有7%来自纯粹的语言表达。这就是“73855定律”,是心理学教授艾伯特·麦拉宾(Albert Mehrabian)在70年代,通过10年一系列研究,分析口头和非口头信息的相对重要性而得出的结论。

(事实证明,不要低估了中国人阅读理解的能力,简单的“我不吃”三个字都能解读出好多种内涵。所以说,纯文字的表达还是有缺陷的,要尽量多语言交流。)

166、地板效应

一项任务或测验难度太大,以致大多数被试者不能执行任务,或测验分数很低的现象,被称为“地板效应”,也叫“低限效应”。

(比如奥数比赛的目的是筛选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但是如果题出得太难,所有参赛者都答不上来,那么,这场奥数比赛也就达不到筛选人才的目的,也就没有意义。)

167、非零和博弈

非零和博弈是一种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损失的总和不为零。

非零和博弈有两种类型:①正和博弈,即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体的利益有所增加;②负和博弈,即博弈各方都有损失。

(用一个词语解释正和博弈,即“互利共赢”;用一个词语解释负和博弈,即“损人不利己”。)

168、说谎者悖论

“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

(请你认真思考,以上这句话是真是假?)

169、七次法则

一个客户连续七次看到你的品牌或者信息之后,才能真正了解你的企业,进而才能对你产生足够信任,然后才可能与你展开商务合作。在营销学中,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七次法则”。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宣传的本质在于重复,受众的本质在于遗忘。由此可见,针对“爱遗忘”的受众,重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170、黄金三小时

黄金三小时法则认为,早晨5-8点是人一天中效率最高的三小时。在这段时间学习、工作或做事,人的头脑最清醒、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注意力最集中、心情最愉悦。而且由于刚刚睡醒,收集睡眠中的潜意识也最全。

当然,由于人的生活习惯和生物钟不同,黄金三小时的具体时段可能因人而异,但这并不影响此法则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找出自己的黄金三小时并利用好它,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的黄金三小时是什么时段,下班后的黄金三小时,你是如何度过的呢?)

181、蟑螂效应

一只蟑螂,吃了治蟑螂的药后中毒死亡,别的蟑螂吃了这只因中毒死亡的蟑螂后,也会相继中毒,直到全部死亡。这种蟑螂间相互传染的效应,即被称为“蟑螂效应”。

(我们常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但也就是这一锅汤不能喝而已,别的汤还可以照样喝。与其不同的是,蟑螂效应的复制性、传染性会让“很多锅汤”都不能喝。)

182、时间悖论

假设人类可以进行时间旅行,随意穿梭到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一个时空,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张三穿越到未来,得知自己将发生不幸;为了避免不幸的发生,张三回到现实做出了避免导致不幸发生的行为;结果就是张三在未来没有发生不幸。

既然避免了在未来发生不幸,那么张三怎么会在穿越后得知自己将发生不幸?

183、沸腾效应

在成功心理学中,人们把关键因素所引起的本质变化现象,称为“沸腾效应”。

(比如水烧到99度时,还不能算开水,其价值有限;若再添一把火,在99度的水温基础上再烧,使它再升高1度就会使水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气可用来开动机器,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84、凹地效应

某个事物,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某些特点或优点,对其他某些事物产生一种吸引力,从而导致这些事物向这个地方聚集。这种现象被称为“凹地效应”,也叫“凹地聚集效应”。

(凹地效应的关键就在于其“聚集”的特性,从小到大,我们听过不少有关“聚集”的例子,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海纳百川”、“集思广益”、“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等。)

近期整理的180个效应大全合集的详细解释,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学科内容,欢迎再看。

185、黑洞效应

经济学中的黑洞效应:指企业的一种自我强化效应,当一个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也会像一个黑洞一样产生非常强的吞噬和自我复制能力,把它势力所及的大量资源吸引过去,而这些资源使得企业更加强大,形成一个正向加速循环的旋涡。

(与凹地效应有相通之处,都会产生资源的聚集效应。)

186、玻璃天花板效应

设置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在组织中上升到一定的职位,这种现象被形象的比喻为“玻璃天花板效应”。

(公司要求高管申请条件必须是研究生学历,这时候,如果你的业绩、能力等各项条件都符合,唯有学历是你的硬伤,那高管岗位也只能与你无缘了。)

187、德西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降低工作动机,而工作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德西效应”。

(比如你本身喜欢做习题,你的这一兴趣爱好就是内在报酬。这时候,你爸爸鼓励你说,多做一道题给你多一个奖励,而这个奖励就是外在报酬。在很大程度上,这一外在报酬会削弱你做题的积极性,即内在报酬,甚至会演变成没有奖励就不做题的结果。)

188、雷泡芙法则

雷鲍夫法则,指的是人在语言交往中应注意的8条法则,其是人与人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建立合作与信任的基础,教会我们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经常使用,会让你事半功倍。

雷鲍夫法则内容:

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事实证明:说话是一门艺术。)

189、裙边效应

裙边效应,又称为“裙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的一种描述市场走势的理论,即当妇女普遍选择短裙,裙边向上收时,经济比较景气;相反当妇女身穿长裙,裙边向下降时,市场也逐渐走低。其原因是:

①在经济陷入萧条时,社会的整体收入减少,失业率增加,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焦虑、恐慌的情绪。此时,男人没心思寻花问柳,转而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养家糊口上;因为男人都专注养家糊口,不再取悦女人,女人也就失去了装扮自己、取悦他人的心情,所以会选择长裙把自己包裹起来。

②在经济繁荣时,男人们不必为自己的口袋操心,心情也随之放松,于是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审美”上;而女人会为悦己者容,于是就会换上性感短裙。

180、雁阵效应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者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飞行中一只大雁的羽翼借助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动力,使飞行更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进而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雁阵效应”。

(团结就是力量,团队成员各取所长、相互协作、默契配合,能达到1+1>2的效果。)

181、峰终定律

在经历了某一事情之后,人们所能记住的只有“峰”和“终”时的感觉,而过程的体验对于记忆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即是“峰终定律”,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提出。

(在网红奶茶店排队1小时才买到奶茶,最后喝到好喝的奶茶(峰)以及细心周到的服务(终),会让你忘却排队等待时的所有不耐烦。)

182、波什定律

表扬愈具体,愈能达到鼓励的目的。

这就是“波什定律”,由法国学者罗瑟琳·波什提出,意指人如果知道了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就会去努力把这方面做得最好。

(不要夸孩子聪明,而要夸孩子努力。因为聪明只是表面现象,但是努力却能看见。)

183、狼鹿效应

在群体心理学中,由于适当的冲突与竞争而产生群体及其个体强盛不衰、生机勃勃的现象,被称为“狼鹿效应”。

(森林养育了鹿、鹿养活了狼、狼保护了森林,三者共存才能保证生态平衡。)

184、卡贝定律

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

这就是“卡贝定律”,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裁卡贝提出,告诉我们,如果努力争取的东西与目标无关,或者目前拥有的东西已经成为负累,那么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185、近期整理的190个效应大全合集的详细解释,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学科内容,欢迎再看。

185、格雷欣法则

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面额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这种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也叫“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由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提出。

(假冒伪劣产品在多种渠道向正牌商品挑战,并具有膨胀、蔓延的趋势,最后导致价值不高的产品把价值较高的产品挤出流通领域。)

186、杜根定律

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

这就是“杜根定律”,由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D·杜根提出。

杜根定律的核心是强调人要对自己有信心,信心决定成败。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往往也是最好的,只要你有信心。

(有志者,事竟成。)

187、床垫指数原理

人的一生,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当经济繁荣时,人们心情愉悦,房事频繁,床垫消耗大,导致人们更换床垫的速度加快,床垫销售旺盛;当经济萧条时,人们诸事不顺,贫贱夫妻百事哀,心思不在床上,床垫销量直线下滑。

这种经济现象被称为“床垫指数原理”,而床垫指数已经成为经济学家观察经济形势的重要指标。

188、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

1)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2)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3)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如何加速提升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

4)彼得原理的假设条件:时间足够长,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

(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上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胜任的岗位好好发挥。)

189、瓜子理论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瓜子理论”,其内容包括以下4个规律:

1)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瓜子;

2)一旦吃了第一颗,就会继续吃第二颗、第三颗......然后停不下来;

3)在吃瓜子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去洗手间等。但回到座位上后,还会继续吃瓜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

4)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把瓜子吃光为止。

(如果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个个去实现它,最后回头发现自己一不小心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成就感自然而然油然而生。)

190、第一原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这就是“第一原理”的来源及概念,告诉我们运用第一原理而非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这就类似于一个人创业的初心,以后他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参照“初心”做出最合理的抉择。)

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整理的100个心理学效应的全部内容,每一个心理学效应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也只是抛砖引玉,大家有其他的理解可以交流学习。希望大家在了解这些效应的同时,都能有所获益,后期会整理更多定律效应相关的内容,敬请期待。

191、费斯法则

在拿到第二个以前,千万别扔掉第一个。这即是“费斯法则”,由美国管理学家P·S·费斯提出。

(那么问题来了,在什么情况下,人即使没有第二个,但还是坚持扔掉第一个呢?)

192、上帝悖论

如果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上帝能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上帝悖论

(如果造不出,那么上帝不是万能的;如果能造出,但是上帝搬不动,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

193、鸵鸟心态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鸵鸟会把头埋入沙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安全了。这种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行为状态被称为“鸵鸟心态”。

(但是,事实上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也很快,如果遇到危险,以鸵鸟的奔跑速度,是足以摆脱敌人攻击的。而鸵鸟的这种逃避行为跟生活中的消极处世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194、安全阀效应

人们把不同观点、情绪加以宣泄并使心理获得平衡以致有利于组织内部矛盾与冲突的缓和与解决,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现象,称之为“安全阀效应”。

(安全阀效应起作用的原因就在于“度”,这个“度”拿捏的时候要保证适时、适当。)

195、巴菲特定律

在其他人都投资的地方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这句简单的总结即是“巴菲特定律”,其是巴菲特多年投资生涯后的经验结晶。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大家都觉得好,那好处凭什么能轮到你?)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里面有近期整理的200个效应大全的的详细解释。

196、232离职定律

一般情况下,员工选择离职会集中在三个时间段,即入职的第2周、3个月试用期内、工作满2年的老员工,这种现象被称为“232离职定律”。

(在第2周离职,大多是因为对公司基本了解后,发现与预期或招聘时介绍不符,比如薪资、福利、奖金、环境、工作内容等)

197、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从现在开始,在你所喜欢的领域好好努力,5年以后,你就有机会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198、黄油猫悖论

如果把黄油面包片没有涂上黄油的一面黏在猫的背部,让猫从半空中跳下。那么:

1)猫无法用脚着陆,因为根据墨菲定律,黄油面包有可能是涂有黄油的一面落地;

2)黄油面包涂有黄油的一面无法落地,因为猫永远用脚着陆。

199、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发现,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

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

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知道,那些是无用的。

(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的表现就是,缺乏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焦虑、破罐破摔或得过且过。是你吗?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200、江崎黄金律

江崎玲于奈,日本物理学家,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在对外的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分享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5个条件,被人们称为“江崎黄金律”。

江崎黄金律内容及启示:

1)不能被以往的结果束缚;

2)尊敬前辈,但不能因此而丧失自我;

3)抛弃无用的东西,只留下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4)尊重自己,不对他人唯命是从,该挑战的时候决不逃避;

5)永远不要失去纯真的感性和求知欲。

201、等待效应

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等待效应”。

(看电视看到最紧张的地方忽然插播广告或完结,着实让人抓狂。)

202、柯立芝效应

柯立芝效应,指的是大多数哺乳类动物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即如果引入可受孕的新伙伴,雄性和雌性动物都会表现出持续、高亢的性行为。

(肉体出轨的人大多都是因为这一原因,不管男女,都是在寻求新鲜感。)

203、250定律

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 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这就是著名的“250定律”。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204、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著名的“泡菜效应”,强调环境对人或者事物的影响和重要性。

(泡菜效应的本质在于强调环境的人对事的重要性,那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呢?)

近期整理的210个效应大全合集的详细解释,见微信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学科内容,欢迎再看。

205、比林定律

人在一生中的麻烦,有一半是由于太快说"是",太慢说"不"造成的。这即是比林定律。

(做不到就不要轻易承诺。)

206、王尔德悖论

王尔德悖论,指的是他措辞巧妙的语句、似是而非的论断迷惑了人的理性,让人无从反驳,但也正是人们固有的理性逻辑思维使自己陷入了悖论。

(王尔德悖论举例:我的缺点是我没有缺点。)

207、定位效应

人们把一个人自己选定的角色位置,不因其他因素而发生太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定位效应。

(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座位的会场,人们在休息之后大多还会坐在第一次选择的座位。)

208、肥皂水效应

将批评夹在前后肯定的赞美中,减少批评的负面影响,使被批评者欣然接受对自己的批评,用看似间接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肥皂水效应”。

(有时候跟领导沟通完工作,简直分不清领导到底是在夸人还是骂人,有没有?)

209、匿名效应

人在不记姓名,或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的现象,被称为“匿名效应”。

(匿名就像是一个保护伞,平时不敢说的、不敢做的通过匿名的方式有望得到充分的表达。)

210、钱包悖论

A和B两人进行一场赌博。

赌法:由第三人计算A、B二人钱包里面的钱,钱少者可以赢走钱多者的钱。

A对于这次赌博的想法是:

①如果B的钱比我少,我可能会输掉我现有的钱;

②如果B的钱比我多,我赢了,就会得到多于我现有的钱;

③综合1、2两点,我能够赢的钱比输的钱多,所以这场赌博对我是有利的。

同时,B的想法也是如此。

(二人想法的逻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认为二人的想法都正确,那么,对于这样一个零和博弈的赌博,怎么可能对A、B双方都有利呢?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211、热手效应

热手效应来源于篮球比赛,指在篮球比赛时,如果某队员连续命中,其他队员一般相信他“手感好”,认为他接下来投中的概率会很高,所以下次进攻时还会选择他来投篮。

这种因缺乏必要的、科学的分析判断,仅凭一时的直觉就采取措施的现象,被称为“热手效应”。

(热手效应属于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更相信随机事件的连续性)

212、赌徒谬误

赌徒谬误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认为一个事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自相关的关系,即认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没有发生的概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赌徒谬误属于一种不合逻辑的推理方式,更相信随机事件的逆转性)

213、维特效应

简单来说,“维特效应”指的是在具有轰动性的自杀事件发生后,产生的一种自杀模仿现象。

(维特效应所暗含的认同感是一种悲剧,一种以为通过自杀就可以获得解脱或答案的悲剧。其实,哪有什么真正的解脱,离开的人未可知,留下的人徒悲切。)

214、不作为惯性

错过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将会导致对随后相同领域内相似机会的不作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不作为惯性”,即当一个人已经错过之前的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好机会,当次一些的类似机会(但仍好于一般情况)再次出现时,会倾向于选择继续放弃这一机会。

(双十一的时候没有抢到或者忘了购买7.5折的手机,双十二的时候这款手机打9折,你还会买吗?)

215、煤气灯效应

操控者长期将虚假、片面、欺骗性的话语灌输给受害者,对其进行心理操控和洗脑,使受害者对自己的记忆、认知等产生怀疑,最后达到控制受害者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煤气灯效应”。

(也就是我们常听的pua,可能发生在职场关系、恋爱关系、婚姻关系等中。)

216、白熊效应

越想忘记什么,越是忘不掉。

这就是“白熊效应”,也叫“白象效应”,由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勒提出。

(晚上睡不着,告诉自己不要胡思乱想,结果大脑反而更兴奋)

217、柏林定律

成功的最大障碍,莫过于取得不断的成功。

这就是“柏林定律”,由法国行为科学家欧文·柏林提出。

(如果成功了,会快速复制成功的方法使其形成习惯或规范,从而促成又一次成功。这种惯性陷阱很容易使人按部就班做事,进而放弃尝试新的方法或可能)

218、纸牌悖论

“纸牌悖论”是一个非常有名而有趣的悖论,由英国数学家Jourdain提出,它的内容是:

纸牌的一面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纸牌的另一面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

(仔细思考纸牌两面的话,你会发现这两句话无解。)

219、色盲悖论

在18世纪,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偶然发现“色盲”这一病症,由此他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同时提出“色盲悖论”这一假说:

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他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

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却是绿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一样,都是“蓝色”;

小草是绿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一样,都是“绿色”。

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

220、沙堆悖论

沙堆悖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悖论,它的内容是:

假如有一个沙堆,共有100万颗沙粒组成,那么:

这个沙堆拿走一颗沙粒,还是一个沙堆;

再拿走一颗沙粒,还是一个沙堆;

再拿走一颗沙粒,还是一个沙堆;

......

以此类推,一次拿走一颗沙粒。那么,当最后只剩下一颗沙粒时,它还能叫沙堆吗?

不知不觉已经整理了220个效应大全,说吐血整理,其实一点都不为过。而我发布的内容其实不超过我整理的十分之一而已,就像你今天看到的一样。但实际是,每一个效应的内容,岂能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就能了解得清楚呢?

我们以“维特效应”举例,你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维特效应的概念+解释,但实际上,完整的内容包括维特效应的含义、维特效应的来源、维特效应产生的原因、维特效应易发人群、维特效应预防措施等,在了解了维特效应的细枝末节后,才能算是对这一效应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不然可能会感觉一知半解、云里雾里,你觉得呢?

221、蔡戈尼效应

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经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蔡戈尼效应”,也叫“蔡戈尼克记忆效应”,由心理学家B·B·蔡戈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

(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来解释蔡戈尼效应再适合不过了。)

222、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即是“丁达尔效应”,也叫“丁达尔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在1869年研究发现。

(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现象,现多被人象征成爱情。即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但当在一定条件下,光就有了形状,爱情就有了模样。)

223、撒切尔效应

人类的大脑难以正确识别倒置的人脸照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撒切尔效应”,也叫“撒切尔错觉”、“面孔倒置效应”。

(对于很多事情,我们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只能大呼“Amazing!”)

近期整理的230个效应大全合集的详细解释,见公号「定律原理效应大全」,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各学科内容,欢迎再看。

224、弃猫效应

被丢弃过的猫咪再被捡回来后会表现得特别乖,因为担心再次被丢弃。弃。在感情中指一个人被甩之后,如果有机会复合,会尽力地表现成对方喜欢的样子。这种现象被称为“弃猫效应”。

(但是,破镜难重圆啊。)

225、饥饿效应

人们在用餐时,刚开始因为处于饥饿状态,吃什么都觉得好吃,等吃饱了即使吃蜜也不觉得甜。这种现象被称为“饥饿效应”。

(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新鲜,想两个人天天黏在一起。等那股新鲜劲儿过了之后,这才到了对这段感情考验的时期。)

226、爱憎增减效应

人有了爱恶的偏见,就往往会曲解附加的资讯,以支持自己的看法。这种现象人们称为爱憎增减效应。

(喜欢一个人,就连他身上的缺点也一起合理化,觉得缺点也很可爱,但当你不喜欢他的时候,会发现“他原来那么普通”。)

227、磁化效应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个性具有磁化他人吸引他人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磁化效应”。

(如果这个人的个性是积极向上的,那么被磁化的人就会受到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一旦跟错人,那么自己也容易走上歧途。)

228、地板效应

一项任务或测验难度太大,以致大多数被试者不能执行任务,或测验分数很低的现象,被称为“地板效应”,也叫“低限效应”。

(奥数比赛的目的是筛选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但是如果题出得太难,所有参赛者都答不上来,那么,这场奥数比赛也就达不到筛选人才的目的,也就没有意义。)

229、反暗示效应

用夸张或者激将的间接方法影响别人的行为,从而诱导别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或者发生想得到的事件。这种现象被称为“反暗示效应”。

(激将法在小孩以及冲动的人身上屡试不爽,经历过很多事情后,人往往就会具备识别这种阴谋的能力。)

230、贝勃定律

当一个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会变得微不足道,从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这就是“贝勃定律”,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现象。

(一个人发现自己中了5000万彩票,第二天上班去,领导告诉他升职加薪的审核通过了。很明显,升职加薪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相关推荐

【学号】蜜都私域自动化营销第2期

蜜都私域自动化营销第2期 快速找到自己学号的方法 微信右上角 → 查找页面内容,搜索报名时候的手机尾号,快速找到自己 序号-微信昵称手机号 101-侯素娜(186****3151) 102-巧(137****8337) 103-蜜陈(159**** ...

密码保护:2022蜜都私域变现创业课程框架/导师招募活动

该内容仅限【蜜都授权经销商】凭密码学习。
学习大咖课程之前,请先认真学完【新人手把手】课程。(蜜都会定期更改)
密码获取攻略:
1、请联系直接上级或团队长获取
2、自己在 ①团队群 / ②遥遥领先群 / ③私聊老大 ;聊天记录中搜索6个关键词 “蜜都学习密码”即可找到。【查找方法教程
3、想尽找到这个密码,是你实战解决问题最简单的一个小考核。